Henry Moore 收藏。
雕塑博物館的亨利-摩爾 (Henry Moore) 收藏就規模而言是世界一流的收藏之一,館內收藏有 26 件亨利-摩爾 (Henry Moore) 的作品。所有作品的年代從 1948 年到 1984 年,跨越了他的成熟期和晚年。收藏的核心作品包括贈予摩爾的《Upright Connected Forms》(1979 年)、購自美國前副總統 Nelson Rockefeller 的《Family Group》(1948-49 年),以及 1986 年購入的 16 件作品,充分展現摩爾藝術的精髓。
雕塑博物館的收藏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收藏之一,共有 26 件亨利-摩爾的作品。所有作品的年代從 1948 年到 1984 年,跨越了他的成熟期和晚年。收藏的核心作品包括贈予摩爾的《Upright Connected Forms》(1979 年)、購自美國前副總統 Nelson Rockefeller 的《Family Group》(1948-49 年),以及 1986 年購入的 16 件作品,充分展現摩爾的藝術精髓。
Moore 在英國接受藝術教育,並在英國繼續創作。受到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墨西哥和部落藝術的影響,他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戶外雕刻風格,並贏得了國際上的好評。他帶動了英國雕塑藝術的蓬勃發展,並使英國的雕塑藝術一直主導至今。
他雕塑的魅力在於有機的形狀和體積,以及由大量的分解所創造出的空間,如《切割》(1979-81),一個躺著的人分成兩部分。這些簡潔的形體以人體和自然界中的形態為基礎,如骨頭、卵石、貝殼和木頭,通常是與大自然的起伏相協調的弧形表面,給人一種堅實和穩定的感覺。沒有什麼比天空更適合雕塑的背景。露天雕塑美術館的《躺著的雕像:拱形的腿》(1969-70)設置在寬闊的空地上,遠處可眺望相模灣的美景,這使得它更有吸引力。
摩爾也曾說過,他的雕塑作品可分為三大主題:母子、躺臥人像與內/外形式,而這三大主題都可以在露天美術館的藏品中看到。
母親與孩子
摩爾於 1921 年進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他到大英博物館學習墨西哥雕塑,翌年受到啟發,開始創作《母子》系列。家庭群像》是《母子》主題的另一變體,加入了父親的元素。
Moore 於 1921 年進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他曾前往大英博物館學習墨西哥雕塑,這啟發了他在翌年開始創作《母子》系列。家庭群像》是母子主題的另一種變奏,加入了父親的元素。Moore 很少製作男性形象,但這件作品加入了父親,他的手搭在母親的左肩上,反映出 Moore 在創作這個概念時,女兒 Mary 誕生,他自己也成為父親的經驗。父母流動彎曲的手臂結合在一起圍繞著孩子,巧妙地雕塑出家庭的親情。保護者的孩子被保護者的父母擁抱,這種形式也發展了「內在/外在形式」的主題。家庭組」的創作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當時劍橋郡的教育總監有一個想法,希望創建一所學校,讓孩子以及父母都有機會學習,於是委託摩爾為學校創作雕塑。然而,由於財政問題,這所學校並沒有實現,1947 年,另一位知道這個計劃的教育家再次委託他為另一所學校創作,《家庭群像》(Family Group)就這樣完成了。這是 Moore 首次以青銅鑄造真人大小的作品,與鑄造廠的合作既困難又耗時,但結果卻是一件人類愛情的傑作。母親與孩子」的主題繼續被追尋,在他 80 多歲時創作的《母親與孩子:基座》(Mother and Child: Pedestal)作品中,大母親照顧小生命的形象體現了某些普世價值,儘管它現在更接近於抽象形式。
家庭群像
1905,青銅,40 x 35 x 22 厘米。
母與子:基座。
1983-84,青銅,244 x 112 x 135 公分。
斜躺人物
根據 Moore 的說法,人體有三種基本姿勢:站立、坐姿和躺姿。其中,「躺著的人體姿勢是最自由、最容易構成且具有空間感的。它是自由的,同時也是穩定的",這也是它經常被採用的原因。
根據 Moore 的說法,人體有三種基本姿勢:站姿、坐姿和躺姿。其中,「躺著的人體姿勢是最自由、最容易構成且具有空間感的」。他在 1924 年創作的第一幅《Lying After》已不存世,但在 1929 年,他創作了《Lying Figure》(利茲市藝術博物館),這是一種頭部後仰的奇特姿勢,靈感來自墨西哥 Tolteca Maya 文化中的雨神 Chacmor。(利茲市美術館),頭部後仰的奇特姿勢,靈感來自墨西哥 Tolteca Maya 文化中的雨神「Chacmor」。從那時起直到生命結束,摩爾都以不同的面貌創作了多種不同的 Reclining Statues。在《Reclining Figure in Two Parts No. 1》中,軀幹在雛型階段就連接起來,後來分成兩個形狀,讓人聯想到岩石或山峰。這樣做的用意是「透過將人體分成兩個形態,觀賞者就不會期望看到「人像」,而雕塑也更能融入景觀之中」。兩個形體之間所形成的空間充滿張力。當觀賞者改變位置時,一個形體掩蓋了另一個形體,變化多端的造型接二連三的出現,讓觀賞者感到驚訝。
一分為二的躺著人物:切割
1979-81,青銅,407.6 x 470 x 225 公分。
躺著的人:拱形腳
1969-70,青銅,259 x 465 x 206 公分。
一分為二的躺著人物,No.
1959,青銅,156 x 244 x 155 公分。
內在/外在形式
摩爾在 1939 年至 1940 年間製作的 Helmet (Henry Moore Foundation),首次處理內/外形式的主題。在評論這個主題時,摩爾說:「我的雕塑作品是基於一種形式受到另一種形式保護的想法。
摩爾在 1939 年至 1940 年間創作的《頭盔》(Helmet)(亨利-摩爾基金會)中首次處理了內在/外在形式的主題。關於這個主題,摩爾說:「我製作雕塑的理念是一種形式受到另一種形式的保護。在《頭盔》中,裡面是人形,外面覆蓋的就像是在戰鬥中保護你的盔甲。我想到的還有母子的概念。一個出生並由母親抱著的孩子。一個在母親腹中的胎兒。所有這些東西都與內在/外在形式的想法有關",他解釋道。Upright/Inner and Outer Forms: Flowers "系列的第一件作品,外層的花瓣似乎保護著內在的花蕊。有機的形式展現出 Moore 超現實主義的攝取。
直立/內外形式:花」。
1951 年,青銅,76 x 25 x 23 公分。
摩爾的創作過程
摩爾早期的創作是以圖畫為基礎,再將其雕刻成浮雕,但從 1935 年左右開始,他開始創作較大型的作品,並事先用蠟、石膏和陶土製作小型的「模型」。手掌大小的小模型讓他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作品,是研究形式和構圖的理想工具。他有時會製作 10 到 20 個原型模型。
摩爾最早的作品是根據圖紙直接雕刻成浮雕,但從 1935 年左右開始,他開始創作較大型的作品,事先用蠟、石膏或陶土製作小型「模型」(maquettes)。手掌大小的小模型讓他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作品,是研究形式和構圖的理想工具。他有時會為一個模型製作 10 到 20 個原型。
如果他想要將模型的形式擴展為較大型的作品,例如戶外展覽,他會先用黏土或發泡膠製作一個中等大小的「原型」(工作模型),然後將其鑄成。然後,再將原型放大並等份鑄造,最後才完成大型作品。Moore 在描述這個過程時說:「如果作品是 [......] (基本上是) 不朽的,就可以放大到任何尺寸。例如,《The Form of a Thread 絲線的形狀》最初是以 16 公分高的石膏模型製作,之後放大至 86 公分高,再放大至 333 公分高的紀念碑。
與完成品一樣,模型與原型通常都是以多件的方式鑄造,但這些來自同一模具的作品都會有一個版本編號:九件作品中的第三件會刻在作品的不顯眼部分或底座上,如「3/9」。
青銅表面經過化學鏽蝕處理。青銅鏽蝕是青銅生鏽的過程,但它是人工製造的,為雕塑表面帶來圖像效果。摩爾有時會因應展覽地點而改變它的顏色。
大型線條形式」。
1968-74,青銅,333 x 330 x 230 公分。
紡線漩渦的形式 (原型)'。
1968-69,青銅,86 x 68.5 x 66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