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AKONE OPEN-AIR MUSEUM

常设作品介绍

巴勃罗-毕加索收藏

巴勃罗-毕加索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他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位艺术家,直到 91 岁去世。
1881 年,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阿达卢西亚俯瞰地中海的小镇马拉加,从小就展现出绘画天赋,在身兼画家和教师的父亲的指导下,他的绘画水平最终超过了父亲。他还是一位画家和教师。


1881 年,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阿达卢西亚的马拉加,俯瞰地中海,从小就展现出绘画天赋,在身兼画家和教师的父亲的指导下,他的绘画技巧很快超过了父亲。他 14 岁时搬到巴塞罗那,次年进入艺术学校学习,1900 年前往巴黎,在图卢兹-劳特累克(1864-1901 年)的影响下,他放弃了学院派的表现手法,开始了全面的画家生涯。他的一生充满跌宕起伏,在他的一生中接连出现了几位女性,她们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反过来又促进了毕加索风格的转变。

毕加索的作品既有立体主义风格的韵律感作品,对主题进行睿智的分析;也有古典主义风格的静谧作品,充满深情和幽默;同时,他的作品中也能听到愤怒的呐喊。比较毕加索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它们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仿佛是由完全不同的人所画。然而,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毕加索的一生,展现了他一贯的意志和对现实的态度。

1984 年开馆的毕加索博物馆有一个毕加索馆,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专门展示毕加索作品的博物馆。雕塑博物馆的毕加索馆于 1984 年开馆,馆内收藏了从毕加索的女儿玛雅-毕加索(1935-2022 年)那里购买的 188 件陶瓷作品。这些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作品平易近人,为观众营造了一种丰富而欢乐的氛围。

展出的其他作品包括雕塑、绘画、挂毯、宝石邮件、金器和银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毕加索尝试了各种形式的具象绘画,并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毕加索以其惊人的创造力和精力,度过了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动荡的 20 世纪,他的成就在其有生之年已获得了压倒性的赞誉,被誉为 20 世纪艺术的巅峰。

本部分还包括目前未展出的作品。

阿尔奎因

1905年,青铜,40 x 35 x 22 厘米。

随着情人费尔南多-奥利维耶(1881-1966 年)的到来,毕加索的画作告别了 "蓝色时期 "的忧郁,进入了 "玫瑰时期",逐渐读出了温暖的幸福感。在这一时期,毕加索画了许多情绪激昂的马戏团演员形象,他们都是游离于社会习俗之外的流浪者,这幅《Arlequin(小丑)》就是在他与好友马克斯-雅各布(Max Jacob [1876-1944])观看马戏团演出的当晚创作的。

随着情人费尔南多-奥利维耶(1881-1966 年)的到来,毕加索的画作告别了 "蓝色时期 "的忧郁,逐渐进入了 "玫瑰色时期",在这一时期,毕加索的画作充满了温暖的幸福感。在这一时期,毕加索画了许多马戏团的表演者,他们都是游离于社会习俗之外的流浪者,充满了情感氛围,这幅《小丑》(Arlequin)就是他与好友马克斯-雅各布(Max Jacob [1876-1944])观看马戏团演出的当晚创作的。
据说,起初他的脸很像雅各布的脸,后来经过修改,脸的上半部分发生了变化,结果加上了一顶帽子,完成后的作品就是带着暧昧笑容的阿莱金。粗犷的笔触中流露出强烈的表情,脸型的精致与帽子的简洁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毕加索一直钟爱小丑,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主题。从 "玫瑰时期 "到晚年,小丑一直伴随着毕加索的成长和变化。


Minotromathy

原版(1935 年):巴勃罗-毕加索。
制作(1982 年):Yvette Coquille-Plance 挂毯,318x450 厘米。

Yvette Cauquil-Prince 根据巴勃罗-毕加索的作品制作的挂毯

20 世纪 30 年代,毕加索的作品以牛头怪为主题,牛头怪是希腊神话中的怪物,长着牛头和人的身体。
毕加索对弥诺陶洛斯多样的天性深表同情并为之着迷,它将人类的软弱、感情和幽默与野兽的凶猛、欲望和残忍结合在一起。他很可能在弥诺陶洛斯身上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兽性。

20 世纪 30 年代,毕加索的作品中出现了希腊神话中的牛头人身怪物弥诺陶洛斯。
毕加索对弥诺陶洛斯多样的天性深表同情并为之着迷,这种天性既有人性的弱点、感情和幽默,又有野兽的凶猛、欲望和残忍。他很可能在弥诺陶洛斯身上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兽性。他的版画代表作《弥诺陶洛斯》(Minotauromacy)创作于 1935 年,当时欧洲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国家正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弥诺陶洛斯恐惧地站在一个可爱的年轻女孩举起的蜡烛前。中间是一匹被撕裂内脏的马,马背上躺着一位美丽的女斗牛士。左边是一个长胡子的男人在逃跑,上方的窗户里,两个女人和一只鸽子在观看。虽然这件作品可以有多种解释,但其主题具有象征意义和险恶色彩,预示着两年后完成的主要作品《格尔尼卡》(1937 年,马德里索菲亚国王艺术中心)的悲剧性。从选线到最后的润色,挂毯都是根据塔比斯利艺术家伊维特-科基耶-普朗斯(Yvette Coquille-Prance,1928-2005 年)的《米诺特罗马西》原作印刷而成。


猫的静物

1962 年 10 月 23 日至 11 月 1 日,布面油画,130 x 162 厘米。

一只猫正要扑过来。它凶猛的脸上闪烁着捕获猎物的喜悦。
毕加索是一个柔韧而狂野的 "女人",从 "毕加索曾经开始制作一个女人的石膏像,但他完成的却是一只猫 "这一插曲中可以看出。

这只猫看起来蓄势待发。它凶猛的脸上闪烁着捕获猎物的喜悦。
毕加索也被猫柔美而野性的 "女人 "形象所吸引,从这段插曲中可以看出:"有一天,毕加索开始制作一个女人的石膏像,但他完成的却是一只猫"。他还告诉他的朋友兼摄影师布拉塞(Brassaï,1899-1984 年):"我喜欢不必要的猫,不是在沙龙沙发上撒娇的豪华猫,而是回到野外毛发蓬松的猫"。这幅作品让人想起 18 世纪著名静物画家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1699-1779 年)的画作《红色蕾丝》(1725-26 年,巴黎卢浮宫),但与夏尔丹逼真的小猫相比,毕加索的猫则显得粗糙、野性,它的力量压倒了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桌子上那只即将被攻击的龙虾的表情和形态则充满了幽默感,它那长长的触角给整幅画增添了冲击力。


《佛朗哥的梦想与谎言

1937 年 1 月 8 日至 6 月 7 日 蚀刻、水印和纸张 31 x 42 厘米(2 张)

1936 年,反对共和政府的法西斯起义开始,西班牙进入了长达三年的内战状态。毕加索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创作了两幅蚀刻版画《佛朗哥的梦想与谎言》和一首亲笔诗歌,旨在为本国的共和政府提供财政支持。

1936 年,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法西斯起义爆发,西班牙陷入了长达三年的内战。毕加索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创作了两幅蚀刻版画《佛朗哥的梦想与谎言》和一首亲笔题写的诗歌,目的是为他祖国的共和国政府提供财政支持。
绘画不是为了装饰居室。正如毕加索所说,这幅作品是对叛军领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1892-1975 年)的严厉抨击,同时也表达了对共和国政府一方的支持。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他创作了一幅一眼就能认出的作品。作品从右到左依次是 18 个系列的画面,其中的主角是弗朗哥那丑陋怪诞的形象,他摧毁了他所经过的一切。不过,毕加索引入了象征西班牙的公牛,用牛角刺穿佛朗哥的邪恶形象。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有助于诠释《格尔尼卡》的主题,如作为救世主的公牛、太阳、垂死的马和抱着孩子哭泣的妇女。画作的力度充满了暴力讽刺的精神,似乎在传达佛朗哥的懦弱和残暴。1937 年 4 月 26 日,就在这幅版画的创作中断之后,西班牙北部的格尔尼卡小镇遭到了支持佛朗哥的纳粹德国军队不分青红皂白的袭击。毕加索在巴黎听到这一消息后,义愤填膺,开始创作他的重要作品《格尔尼卡》。佛朗哥的梦想与谎言》的最后四个场景是在《格尔尼卡》完成之后绘制的。


陶罗马契亚(斗牛)

1957年,纸上苏格拉底水印版画,19.8 x 29.4 厘米(26 张)。

这幅作品是何塞-德尔加多(佩佩-伊尔霍)[1754-1801 年]所著《斗牛的艺术》(1796 年)的版本,其中 26 幅插图由毕加索绘制。毕加索将其私下赠送给大卫-道格拉斯-邓肯,随后被森美美术馆收藏。

该作品是何塞-德尔加多(佩佩-伊里霍)[1754-1801 年]所著《斗牛的艺术》(1796 年)的版本,其中 26 幅插图由毕加索绘制。毕加索将这幅画私下赠送给了大卫-道格拉斯-邓肯(David Douglas Duncan),后来这幅画被森美术馆收藏。毕加索八岁时画了他的第一幅油画,画的是他父亲经常带他去看的斗牛。斗牛是毕加索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之一,也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神圣的仪式,也是一场狂热的戏剧。这部电影是在 1957 年春天,看完斗牛后的下午,坐在桌边用不到三个小时完成的。
他使用了一种名为 "升糖水印 "的技术。这是一种使用糖的蚀刻法,与普通蚀刻法相比,它能产生更多的绘画效果。用画笔直接在铜版上作画,可以产生广泛的润色和丰富、美丽的效果。毕加索的描绘技巧和这种技法的效果生动地描绘了斗牛士和公牛的敏捷动作以及人们的喃喃细语。


画家与模特

1963 年 3 月 5 日至 9 月 20 日,布面油画,89 x 116.3 厘米。

画家与模特》是毕加索晚年创作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丑陋的老画家只能茫然地注视着年轻貌美的模特。

画家与模特是毕加索晚年创作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丑陋的老画家只能茫然地注视着年轻美丽的模特。这也是最直接暴露毕加索内心深处的主题。在直面衰老时,毕加索将无情的、近乎自嘲的目光投向了自己。在他粗犷的笔触中,人们几乎可以感受到毕加索对自己充满活力的性欲的艳羡目光,以及无法摆脱死亡的痛苦。他的创作节奏越来越快,看似粗糙,但却从未忽略形式,并极力表现自己。绘画对他来说是一种自传,他选择的主题不是他的意愿,而是他的生活。

陶瓷

1946 年夏天,毕加索与弗朗索瓦丝-吉罗(Françoise Giraud)一起参加了在瓦劳里斯举办的陶瓷展览。就在这个时候,他拿起粘土制作了三个人物。第二年夏天,毕加索再次来到瓦卢里斯,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烧制并保存下来,他非常高兴。

1946 年夏天,毕加索与弗朗索瓦丝-吉罗(Françoise Giraud)一起参加了瓦鲁里斯的陶瓷展览。就在这个时候,他亲手用粘土制作了三个人物。第二年夏天,毕加索再次来到瓦卢里斯,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烧制和保存下来,他非常高兴。从那时起,他得到了拥有一家名为 "Madura "的陶器店的陶艺家乔治-拉米尔(Georges Lamier)和玛丽-拉米尔(Marie Lamier)的慷慨帮助,创作出了大量作品。毕加索的作品题材广泛,有女人、鸽子、蠕虫、人脸、斗牛、田园牧神和植物--所有这些都是毕加索擅长的题材,他似乎很享受这种轻松的创作方式。这些作品充满了毕加索的幽默感,仿佛他又回到了童年。

眼睛与太阳

1957 年 5 月 20 日,陶瓷,∅ 42 厘米。


牧神的脸

1948 年 3 月 10 日,陶瓷,32.2 × 38 厘米。


蠕虫

1961 年 2 月 18 日,陶瓷,57.5 x 46 x 41.5 厘米


约 1954 年 陶瓷 55.5 x 42 x 20 厘米


戴项链的维纳斯

约 1947 年 陶瓷 38 x 11 x 8.3 厘米

大卫-道格拉斯-邓肯

[美国 1916-2018年]
约 1957 年照片。

邓肯是一位摄影记者,以拍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新闻照片而闻名。他第一次见到毕加索是在 1956 年,当时毕加索 75 岁。

邓肯是一位摄影记者,以拍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新闻照片而闻名。他第一次见到毕加索是在 1956 年,当时毕加索 75 岁。虽然邓肯经历过许多灾难性的战争,但他写道,初见毕加索的那一天是 "不平凡的一生中难得的一天"。
第一眼见到毕加索,他就被毕加索的才华、强烈的个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所吸引,在接下来的 17 年里,他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直到毕加索去世。
他成为少数几个可以自由出入毕加索家的朋友之一,毕加索在邓肯面前表现得非常自然,邓肯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拿的是相机。
通过他的镜头,邓肯敏锐地捕捉到了毕加索私密的一面,这是前所未见的。